教学基本要求:
1.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性、必要性和意义的主要论述。
3.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基本思想。
4.全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和方法的基本观点,增强信心、勇气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和前途命运,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的动员令,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全面深化改革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之后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我们在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在新的起点上,要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唯一途径。
1.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的第十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从低收入经济体进入到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从危机爆发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着实难能可贵。人民生活总体上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大步伐。全方位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这些都“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①]实践充分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这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唯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全面深化就是这种历史必然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②]
2.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重要现实基础。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就我国而言,作为一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期,也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正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如果不能保证增长动力和活力的持续性,我国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从何而来?增长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改革红利的潜力巨大,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巨大。未来我国的发展,如果要让潜在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而改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形成改革合力,使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当前突出矛盾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三十多年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我国各方面建设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就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各方面矛盾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出现和发展的,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④]我国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的难度加大,改革的风险也加大。“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⑤]这其中,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正是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现实举措。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所作的部署和要求,就是在把握改革整体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重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改革的“碎片化”。
1.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必须坚持全面改革。这既是对过去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认识。在改革实践中,“单兵突进”很难形成“合围之势”,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会暴露。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这就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系统工程。进一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具有关联性、系统性。任何一个领域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个领域改革彼此契合、相互配套,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下去。这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位一体”布局。
2.改革总目标是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制度层面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层面上目标,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改变阻碍生产方式发展的上层建筑,即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各种具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无法顺其自然地实现,必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和机制。无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但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契机和动力,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贴近国情实际,更加符合国力发展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从传统治理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对我国来说,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治理,从封闭条件下的管理走向开放条件下的治理的过程。这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现代化发展,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有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个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3.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重点的全面改革。这个重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来讲,我国处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时,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很多,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成为转型升级的制度方面的要求。同时,经济体制改革还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必须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未理顺。政府有什么作为,市场有什么作为,怎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从提出这一改革的目标之日起就碰到的大问题。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⑥]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到现在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市场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主体。换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看得见的手”真正有效。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理清。我们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现在还要讲政社分开,该给市场的给市场,该给社会的给社会,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这是这次全方位改革里面要把握的一大要点。
5.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当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⑧]。
三、积极稳妥、扎实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一思想和意志,形成强大合力;需要智慧和谋略,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需要政治信心、勇气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⑨]
1.统一思想和意志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在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统一思想和意志的关键就是明确改革的方向、广泛凝聚共识。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⑩]。当前,社会上关于改革的议论很多,“药方”也很多。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11]为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12]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改革方向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市场配置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己书写的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13]
要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就“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宣讲全会精神,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 [14]人心齐泰山移,凝聚共识很重要。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这就需要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思想引领的作用,指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15]我们要加强学习,吃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16]。我们必须在学习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2.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对此,围绕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各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方法。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根据,二者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和精神动力,实事求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这就是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做到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的事实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以改革实践的新经验和对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实现思想的新解放。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中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一种建设又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系统,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多种问题,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主次之分,在当前全面改革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求得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三是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整体推进改革的视野来谋划和实现重点突破,以一个个改革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17]。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如何举措,都要从全局看问题,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是提出改革系统方案;摸着石头过河是用先行探索,取得改革的经验教训,从实践中得真知。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现实中 ,推进改革,往往先选择若干农村、城市、企业,进行试点,然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从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制定规划,整体推进。
在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中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是对改革的勇气和战略上的要求,“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18]步子要稳是对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战术上的要求,“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19]二者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在改革问题上要敢试、敢闯、敢干;二是要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遵循量变质变规律,渐进地、稳步地推进改革;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积极稳步地全面深化改革。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面深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关系。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中国的大局,是硬任务。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做到:一是扭住深化改革这个主题,二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三是保持社会稳定。
3.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关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三十多年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繁重。虽然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局面,但现在又到了一个紧要关头,也是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新起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桎梏、革除积弊,离不开攻坚克难的信心;触动利益、较真碰硬,离不开自我革新的勇气。相对于三十多年前,当前改革难题更多、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披荆斩棘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永不言退的坚持,在改革中就会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应深刻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利益和矛盾,反复研究论证、大胆探索创新,既要有十足的闯劲,又要有强大的韧劲,不可迟疑,不可退缩,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勇气,朝着改革目标勇往直前。
勇于突破,让改革落地。当前,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远未结束,尤其是体制障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是难啃的“硬骨头”。实践告诉我们,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改革开放进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既要冷静思考,防止急躁冒进出现错误;又要敢于面对,防止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应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冲破因循守旧的“大山”,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改革必然触及利益,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出招、敢于得罪人、敢于突破既得利益,真正让改革落地。
详见附件......